聽雨聲‧讀意象
闔上眼,徘徊於現實與夢境之際,窗外雨聲忽作,由遠至近,由細轉粗,一片黑暗裡巧借雨聲的迴盪,摒棄視覺的慣性思考,原來,聽覺也能清晰得別有一番滋味。
雨聲,仔細一聽,也有數種不同的樣貌。遠處的雨聲不同於近處的雨聲,近處的雨聲又能分得出,是自屋簷匯集成一束流再往下注的聲音,或是一顆顆雨珠分散敲打窗面的聲音,不僅如此,敲打窗面的聲音有急促如策馬狂奔的滂沱雨勢,也有徐如青蘿隨風娑娑拂動的小雨,更有像三月春花亂飛那般,一片一片又一片,無聲無息地拈人衣袖,徒惹人坐看落花長嘆息的飄飄雨絲呢。
景物的駢麗,當用雙眼來迎接;聲音之優美,必須側耳傾聽。意象便是文人將自己所觸及的聲、色、嗅,用貼切的文字包裝起來,具有高度的文學性以及想像空間。舉個簡單的例子,「竹喧歸浣女,蓮動下漁舟。」一句,兼有視覺和聽覺的摹寫,又配合流暢的時間線,能夠讓我們在讀別人的感官記錄時,同時牽動起自己的親身感受。更生動的作品,誠如白居易的《琵琶行》,全文六百一十六字,囊括了數十句譬喻與摹寫的修辭,其中,「大弦漕漕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語。漕漕切切錯雜彈,大珠小珠落玉盤。」是千古名句。最後,白居易更從琵琶女的身世輾轉道出了自己的心聲,甚至寫下「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。」的感慨。